据事后的查证,导致林奕含自杀的直接原因,是小时候被补习班老师性侵。这段经历使她常年受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折磨。
而那本让她一举成名的书中曾写道——思琪对妈妈说:“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,就是没有性教育。妈妈诧异地看着她,回答:“什么性教育?性教育只给那些需要性的人。”思琪一时间明白了,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,他们旷课了,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。
但中国的家长不仅“谈性色变”,还对“性”有着不少误区:
误区1:太早进行“性教育”没有用。事实:因为孩子的性别意识从出生那刻起就有了,而孩子在两岁半到三岁左右,就能认识到自己的性别。孩子的性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一堂课,它是贯穿孩子成长的连续性过程。
在家庭中,父母始终在给孩子做示范、性别的不同、身体的界限感,我们都在无声地影响孩子。青少年性教育专家吴鸿艳强调:性教育,特别是性别教育,一定是从小开始。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,教给他们尊重他人和保护身体界限的知识,回避或者不恰当的回答,可能会错失让孩子建立正确性知识和性观念的机会。
误区2:不好意思直接说出生殖器名称,还是用“小弟弟”、“小妹妹”、“那个”等词语代替吧。事实:对性脱敏的第一步就是直接对孩子说出和性相关的词语,包括生殖器名称,而不是用词语来代替。这是很重要的,因为如果你不直接说出来,就会给孩子造成“生殖器是肮脏的、说出来是羞耻的”印象,久而久之也就让孩子觉得性是羞耻的、不可谈论的。
因为中国性教育的缺失,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身体和性都不完全了解。而在观念上,很多家长还是有着保守的价值观,这就导致他们不好意思和孩子谈论性,甚至灌输一些错误的性观念。
因此在给孩子做性教育之前,吴鸿艳老师建议家长们自己先要补一堂性教育课,虽然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。但起码我们都要正视“性”本身作为人类的一个基本特征和活动,正确认识到它是一件自然的事,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欲望,可以带来美好的正面结果,也有可能会对人产生伤害。
误区3:孩子不问我不答。事实:这就像过马路时告诉孩子要如何遵守红绿灯、过马路时要先看哪个方向,相信所有人都会主动普及,那么为何在性教育问题上,人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?仍然是谈性色变的文化作祟。有的孩子会提出许多和性相关的问题,有的孩子却可能从来不问,那家长也不该被动地等待孩子来问问题。
事实上,性教育除了可以避免孩子受到伤害,也是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极其重要的一件事。在吴鸿艳老师做青少年性教育的这些年里,发现很多二十多岁的男生女生遇到的关于身体和性的问题,都和儿童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性教育有关。儿童阶段的家庭性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。
误区4:过多和孩子谈论“性”容易性早熟。事实:现在的家长可能不会再用“垃圾桶捡来的”这样的方式来回答孩子的问题了,这样的回答不仅没有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,还会导致孩子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。
正确的回答方式是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,比如告诉孩子是从妈妈的子宫和阴道里来的,如果孩子满足了回答就不用再解释下去,如果不满足继续提问的话,可以继续解释精子和卵子相遇的过程,以及性行为是怎么一回事。
不用过于担心孩子会过早了解性,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就像“苹果是甜的”一样成为了他们所了解的普通知识而已。而从父母那里得到正确的回答,也比从其它地方得到一些不正确或是带有价值判断的回答要好得多。
误区5:性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性是很危险的,绝对不能让别人碰自己的身体,否则你一辈子就完了。事实: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身体、应对可能的性侵害是非常重要的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在教孩子避免性侵害的同时,不能只提性带来的负面危害,也要告诉孩子性的正面积极的一面。在进行了全面正确的性教育之后,孩子就自然会懂得何时拒绝、何时同意,也就是说孩子拥有了做出负责任决定的能力和权利。
因“孩”施教,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方式。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,随着社会公众的关注度提升和人们观念的改变,儿童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将越来越被重视。不知如何恰当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?不要担心!
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正确的性启蒙,帮助父母正确进行性教育,链信公开课推出了《儿童性教育8节课》,树立正确性知识,进行科普性教育,培养健康性观念,开启孩子的全面性启蒙!各位爸爸妈妈,不要再羞于启齿啦~赶紧开始对孩子的性教育吧!你嫌性教育太早,坏人却不会嫌孩子太小。对于潜在的危险,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心存侥幸。防患于未然,让孩子远离危险。拥抱阳光和健康生活,获得更高质、更快乐的人生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深圳便民网看到的,谢谢!